近期几件具体事件把韩国关于游戏与移动内容的监管推向了一个新的拐点。信息通信类的监管路径在 2023 年夏天形成了更明确的操作手册:韩国通信委员会(KCC)于 2023 年 6 月 21 日通过并发布了面向应用市场与移动内容的用户保护指南,把付款、退款、订阅取消、含税标示等义务拆解成可检核的界面与流程项;这份指南是监管在操作层面的“检查清单”。
与此同时,关于“概率型道具(loot box)”的监管从信息披露要求走到了更强的民事追责阶段:配套的执法令将概率披露的义务在 2024 年 3 月 22 日正式生效,监管机构随后启动了针对大量上架产品的抽检与整改;在此基础上,国会和监管部门又推动了民事规则的完善,以增强受害用户的救济能力。
更近一步的转折出现在 2025 年上半年到夏季:国会通过并在 2025 年 1 月 31 日公布的修法(随后按法定程序于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将针对概率信息不实或隐匿行为引入举证责任转移与惩罚性赔偿机制——在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以判处高达“最高三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将“举证责任”移至游戏公司一侧,要求企业证明其行为无过失或无意图隐瞒。这个变化把过去的“写披露”转换成了“有证据才能免责”的法律现实。
与上述两条并行推进的还有对跨境主体责任接口的收紧。新修订的实施细则要求在韩国提供游戏服务的境外企业,在满足法定门槛时指定本地代表以便接收监管沟通与司法送达;相关具体实施窗口被安排在 2025 年 10 月(文件指向 2025 年 10 月 23 日 前后),届时无本地代表的境外主体将面临更加直接的送达与合规义务。
此外,这些国内监管动作并不是孤立的政策技改:在国际层面上,2025 年 7 月 24 日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致函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表达对某些拟议平台法规可能对美方企业产生影响的关切;这类外部沟通虽不直接改变消费者保护与概率披露的基本方向,但确实影响监管在“产业影响”和“对外沟通”两方面的节奏与细节。
三条监管线如何同时施压
把近年的法律与行政变化摊开,就能看见三条并行又互相触碰的轨道。其一是以 KCC 为代表的“用户保护”逻辑,它强调在用户接触点上必须实现的知情权与自助权;其二是以 KFTC 为代表的“交易公平”逻辑,它检视平台的规则和做法是否对交易双方不公或构成限制竞争;其三是以文体部(MCST)与 GRAC 为主体的“游戏内容监管”逻辑,特别关注概率与广告是否存在误导。
在现实操作中,这三条线并非互相独立,它们会围绕同一问题产生联动:一次抽检结果既可能成为 KCC 的整改依据,也可能被 KFTC 或司法作为审查证据。监管由此不再只是“谁说了算”的单一命题,而是流程与证据共同驱动的协同监管模式。
概率披露的“加码”
最值得关注的是概率问题的演进路径。早先的目标是把“概率信息公开”这一最低线立为行业常识,但在 2024 年披露义务正式生效并经抽检发现大量不合规后,立法者与行政部门进一步上调了法律后果的重量。新法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的条款,明确将举证责任在相关民事诉讼中转向经营者,且对严重违规情形引入“最多三倍”的惩罚性赔偿可能性。对一线产品团队而言,这一变化的实质是对“证据链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后台参数、概率主表、奖池版本、发奖日志、展示快照——这些若无完备的留存与版本记录,就可能在诉讼或监管调查中成为无法弥补的短板。
把权力写进界面与流程
用户保护指南在 2023 年被正式推出后即在监管实践中发挥了效力:关键是要求把用户的权利“写进”UI 和操作流里。指南明确了付款前的二次确认、含税价格的展示、订阅随时取消且即时生效的机制、用户投诉的畅通路径等要素,这些均属于 KCC 在审查时会重点抽检的项目。平台一旦接到监管或第三方提示,往往会优先对被点名的应用采取下架、限制更新或暂停上架等处理;因此合规成本最终要由开发者在产品端承担。
执法节奏
近年来监管部门把抽样检查、专项监测与公开通报结合成一个高频闭环。以概率披露为例,自 2024 年 3 月义务生效后,监管机构对样本的检查在本土企业中发现问题,也在大量境外上架产品中发现不足并要求整改。接着,监管会将发现结果与平台共享,平台基于保护用户体验的优先级,会迅速采取技术或商业手段进行处置。这一“检查—通报—平台处置”的闭环,令任何合规缺口都有可能在短期内转化为商业上的实质性后果。
出海开发者变难了
针对跨境服务的特别安排是把“送达与问责”通道拉短。新规按照既定程序明确:当境外企业满足一定门槛时,必须在韩国指定书面本地代表,作为与监管、司法以及用户沟通的可达窗口;有关规定的生效期指向 2025 年 10 月(以政府公告中列示的 2025 年 10 月 23 日为关键节点)。对没有在韩实体的海外团队而言,需要构建能及时应对监管函件、协助证据交互、处理用户投诉的实质化能力。
对开发者的影响
把这些政策落到具体的工作流中,你会发现合规已成为产品、程序、客服与法务共同承担的长期任务。在界面层面,用户在付费前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要能看到明确的信息:金额、税额、使用期限、是否从免费转付费以及如何撤销订阅等;在后端层面,任何概率变更、活动参数、奖池版本都要被版本化并留有可回溯的日志;在组织层面,需要有韩语客服、快速证据调取流程和与本地代表的清晰服务协议。三条线若缺一,便可能在监管抽检或民事纠纷中陷入被动。
结语
韩国这轮合规调整对出海开发者而言,最稳妥的策略是在理解规则意图与时间点之后,把合规能力做成日常工程与组织惯例:界面可见、流程可走、证据可追、窗口可达。能把这些要素系统化、模块化并固化到版本提交流程里的团队,将在监管周期中获得更高的韧性与更低的纠纷成本。